部落格

一個抖音眾人皆呼神奇的賺錢模式

最近在抖音有出現幾個視頻提到一種商業模式,引起大家熱議,諸多大師、專家出來倡議,各自表態是自家獨門研發的超級賺錢策略,一位商業夥伴看到後,想了好幾天,百思不解,最後終於忍不住給我傳了視頻問我,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在視頻中,有些大師專家都分析出不少賺錢的利基點,但其實都是瞎子摸象陳述不全,說的也對,說的也不對。(特別之處是幾乎每個人都拿到同一份講稿,講的話都幾乎一模一樣,令人莞爾一笑。)

他們所講的這個商業模式是這樣的: 某甲在大學周邊開了一家手機專賣店,門店不大,但卻能每天賣出數百支手機,原因是這個老闆某甲提出了一個令人驚愕的手機銷售方案,凡是持「大一學生證」的學生來店裡現金付款購買手機,四年後就可以來店裡拿回原本的手機價金,而且原本手機也無須返還,這些大師、專家分析獲利原因,主要是有60%的人可能忘記不會來領價金,另外可以額外銷售手機殼、鋼化膜、充電線回本,再來每一年都有新生報到,可以拿新一年的新生的錢付給去年學生….

首先,這個案例八、九成應該是編的,但可行性還是有的,只需要再做幾個地方的修正:

1、這個模式擺明是在玩「融資」遊戲,利用4年後退款的高吸引力亮點,來引流賺錢,這樣的模式所給的手機,肯定無法給一線名牌手機,因為名牌手機的毛利過低,無法承載這種商業模式,例如iphone一台進價30000,賣價32000,那根本無法達成融資的任務,所以必須採購「華強北」白牌組裝手機,進價約台幣1500~2000,標價台幣6000~8000來進行才有運作空間。

2、講白了就是預付1500的利息,外加門店租金、人事費用、宣傳廣告成本,向買家融資6000元,為期4年,年利率約6~10%,這樣的利率在中國真的很低廉,你必須讓這些錢在4年內盡可能的保本投資獲利超過10%利息。

3、因為你所販售的是白牌手機,你的手機品質、質量是需要事先跟廠家注意跟要求的,不然你光是後面的售後客服成本就會高到嚇死你。

4、這個商業模式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價格和4年後的退款!但這是4年後的承諾,你會不會真實履行?你這家店還在不在?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一大顧慮,一開始要迅速推廣,只有你自己的保證是不夠的,最好是「有資力的第三方履約保證」或「保險」,整個模式才容易運作起來,但這又是一筆費用。

這種引流賺錢的策略並不是很完美,以下讓我來教你如何將這個商業模式改良賺大錢,歡迎註冊會員後觀看,我教你如何把利潤翻個5倍!以及如何提醒他們4年後回來領錢,我們還能賺更多:

5、幸虧這個模式是以手機為載體,除了價格和4年後退款的高吸引力亮點外,可以針對…..

點我註冊會員下載完整電子書內容:

https://ezberich.com/wp-login.php?action=register

註冊完成登錄前往https://ezberich.com/免費會員專區/   下載電子書完整版。

如遇有障礙,請聯絡bruno.khc@gmail.com

 

今天在一個製作APP的課堂上,一位學員跟老師詢問了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為什麼要做APP?做一個網站跟APP效果差在哪?」

課堂上的老師是這麼回答的:「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手機,但不見得會有一個網站,所以只有網站沒有APP就沒辦法接觸到更多的人…」

或許這不是一個完美的答案,我想幫這位老師做一個補充!

網站和APP的差別在於「黏性」!

如果你想要在互聯網網路賺到錢,你絕對要去關注「黏性」:如何去長時間黏住你的客戶,讓他們信任你,贊同你,購買你的產品?

你可以觀察你現在使用手機的習慣,你會習慣性地去開啟臉書APP,但卻很少利用瀏覽器(例如chrome、firefox…)去開啟臉書網站,你開啟臉書APP的頻率遠遠超過開啟臉書網站,縱然這兩個選擇的功能大多是一模一樣的!

你會去習慣按一個APP的開啟按鈕,卻慢慢陌生了使用瀏覽器開啟一個網站。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懶」,而互聯網營銷也必須回覆「人懶」的期待。

擁有一個APP選項,可以讓你的客戶不時地注意到那可愛的「按鈕」,並且習慣性地去點開看看裡面有些什麼!

請注意!這裡就有一個APP行動營銷的「生死門」(重要關鍵)!

一個APP設計的好壞就在於「如何透過與客戶互動、創造價值、創造信任,並且養成不時檢視有無新內容的習慣。」

縱然APP的技術會令眾多門外漢望之怯步,但你一旦摸清楚如何為你的客戶解決上述的問題,你就可以雇用懂得APP技術的人做出一個人人依賴的APP。

當然網站也是可以立基在這樣相同問題之上來進行營銷,網站和APP也就差在「人懶」和「習慣」之上,但有趣的是互聯網網路營銷賺錢成敗也就相差在這「一點點」之上,當人們習慣一天點APP的按鈕2~3次,而只願意每3~5天開網站1次(實際數據更低),即便是相同的內容,你都該看明白選擇建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APP。

APP只會讓你的粉絲更常關注你,更容易地開啟你!那為何不這麼做呢?

但APP行銷的重點並不是只是去擁有一個APP就結束了!而是後面一系列的「與客戶互動」、「形塑產品價值」、「給予相應資訊」、「創造信任」、「堅持定期更新」…等等工作,APP設計只是一個互聯網網路賺錢開始。

其次,當然我們也不能夠忽略的是APP本身特有的「推播」功能,這樣你可以在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推播一則訊息給你的APP使用者,讓他們打開你的APP觀看訊息,觀看最新資訊,這樣也是造成「粉絲黏性」的一個很好的方法,畢竟當你能長久黏著一個粉絲關注你,你怎麼可能無法銷售任何產品給他呢?

前幾天,我的一位朋友來找我討論臉書投放廣告的事,他的情況是這樣的,最近他替一位律師舉辦課程活動,在招募學員,課程主要的題目是關於遺囑擬定、勞動基準法的關聯內容,他這幾個禮拜有稍微操作了幾次臉書廣告投放,花了幾千塊錢,結果:「一個客人都沒有!」

一個客人都沒有!

多麼殘酷的結果阿!幾千塊錢就這樣打水漂!連最基本的貼文互動也只有一次「按讚」!

我問他他廣告怎麼投放的!?他說就是按照臉書指示的方法按廣告幫貼文投放廣告預算阿!

我恍然大悟!我說你是不是沒有做「分眾」?

他說,什麼分眾?

我笑笑說,你開你的臉書廣告投放介面給我看!

他忙著開啟手機操作一番,把手機遞過來!

我一看,就知道又是標準門外漢做法。

一、廣告素材內容不對!

內容只是教科書式宣傳他們的律師有多專業!事務所有多正規!幾乎沒有什麼跟課程主題有關的內容,這樣導流量肯定文不對題!

二、廣告素材內容欠缺行動號召!

你要潛在客戶在看完廣告內容後要做什麼?報名連線?到現場報名?打電話報名?完全沒提!你這不是在整客戶嗎?真的有購買慾望的客戶找不到「下一步」,能有業績?

三、廣告受眾沒有進行聚焦鎖定!

先不要談到把受眾以條件區別後各自投放「投其所好」的廣告這種「分眾」式投放,連最基本的受眾設想聚焦都沒做到!

我問他,你知道台中市不分眾的廣告投放人數是多少人嗎?是整整240萬人!你幾千塊去打240萬人的受眾廣告?這根本是把錢丟到大海裡!你乾脆拿來請客請大家吃飯,再請大家幫你介紹來的有效一點!

還有…

他坐在位置上傻笑中斷我的講話說,這不是找你來研究看看嘛!

我當下幫他重新調整臉書廣告策略,讓他回去重試試。

互聯網時代,一定要瞭解分眾行銷

臉書廣告的最大優點就是能把人群按照不同的標準來進行分眾,並且按照每個不同族群的喜好投放不同的廣告素材,例如你是賣健康食品的,你可以給中、老年人看病危意識類的廣告,喚起未雨綢繆購買健康食品的消費行動,也可以給中、青年人投放孝順意識廣告,把健康食品加以連線,調動基於孝順的動機購買產品孝敬父母,也可以給男人看愛妻意識廣告,喚起愛護家人動機購買產品….等各種不同目的的策略廣告投放,你如果不懂這個廣告工具的特性並加以應用,在現在商業競爭裡肯定是要吃大虧的。

專業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行銷這一塊真的是看的太輕鬆了,以為只要花錢投放名牌廣告平台就一定有效果,卻不知道這裡面暗門、機關多如牛毛,沒有長時間的瞭解、實際操作累積經驗或有實操經驗的人手把手教你,撞牆的機率高達99.9%。(除非你是萬中挑一的武林奇才!)

以前讀法律系,經常參與東吳大學法律系法律服務隊的下鄉免費諮詢服務,那時我們經常遇到最難處理的,經常不是「完全不懂法律」的人,而是自己靠白話文理解能力去讀法條後擁有「半桶水」(意旨:有讀沒通曉)的人,前者你只要告訴他怎麼做,他就會乖乖去做,最後做出成績、打贏官司,後者你還得花長時間辯論贏他,他還不見得會照你意思去做,最後都得被法官修理後才會知道變通。

「專業」這件事情在台灣真的是太便宜了!人們認為所謂的「專業」便宜到不需要花長時間就能輕易上手、認為「看看YOUTUBE就能學得會」、「自己翻幾本書就是專家」,變成「一看就會、一用就廢、永遠不知道要練」的半桶水人。

省錢省掉效率,省不出「財富」

其實這一切都是你內心中「成本思維」搞的鬼!因為資源不足、窮困,能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這句話在能力不足的人身上管用,但在有先進思維的人眼裡卻不一定合適,天底下有哪一樣財富是單單靠節省金錢省出來的?當你要創業,你需要的是洞察「先機」的眼光和能量,當你沒有時,你要用「佈局思維」讓有眼光、能量、資源的人為你所用。

你不先投資自己學習臉書廣告投放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讓自己瞭解臉書廣告怎麼運作、專業的人是怎麼操作臉書廣告,意圖省下學費,卻損失掉數千元的廣告成本,完全沒有效率!這是省錢之道嗎?這根本是賠錢之道!省錢省掉效率,省不出做對的事。

效率思維、臥底思維、陪對思維

「科學引流賺錢手冊首部曲:內化思維心法」這本書提到,你要有效率地運作某個商業模式賺到錢,那你要有「臥底思維」和「效率思維」,你要學會臉書廣告操作技能,那你就去找真正做到「專業操作臉書廣告」的人或公司,想盡辦法去受雇、合作、上課、拜師待在他們身邊,看他們是怎麼去做「專業操作臉書廣告」,只要不侵犯商業機密,你就去學,學了就去用!去操作!這就是捷徑!不用覺得害羞!很多時候你能有決心學習一門技能,很多專業人員或老師是很願意告訴你怎麼做的!教會新人,不見得會製造新的競爭者,反而最多時候是創造更多的夥伴和友軍,再者對這些專業人士來說,這些技能又不能帶到棺材裡,只要你用「陪對思維」教的方法,去送禮、去創造被利用價值,很容易就能開啟正確的賺錢之道,你越早瞭解這個道理,你越容易獲得你想要得到的一切。

「科學引流賺錢手冊首部曲:內化思維心法」免費版歡迎點這裡下載!

平台賺錢沒搞懂這三個故事賺錢難如登天

很多網路行銷老師、互聯網營銷達人都會主張:「你應該試著去經營平台而不是去銷售產品。」

這句話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但是!又有多少老師、達人、專家能夠告訴你如何去經營一個平台呢?經營平台成功的又有幾個人呢?這裡有幾個例子或許值得你參考看看!

第一個案例:點歌平台

台灣人很愛唱歌!對於KTV、卡拉ok歡唱的熱愛甚至擴及到全世界,現在在各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類似的唱歌活動,但因為KTV設備百家爭鳴,系統各自不同,這也導致一首歌在各自不同的點歌系統中擁有不同的點歌編號,消費者要點歌,除了在連鎖系統的KTV店有自己的電腦點歌系統可以快速點歌外,就必須要在相對系統點歌「紙本」上查找,非常不便。

約莫在2、3年前,我發現這個網站:「台灣點歌王」非常好用,它基本上只是將各大系統歌本輸入網站供人關鍵字搜尋查詢,因為我也是歌唱愛好者,身邊也不少喜歡唱卡拉ok的朋友,在唱歌時,我都會跟他們介紹,當時幾乎沒什麼人知道,最近我發現它悄悄地掛上廣告,並且開始推送產品廣告,並且我經常在一些有卡拉ok服務的店家服務人員手機上發現這個網站…

第二個案例:花生零售商

一個週末,我跟老婆跑到苗栗泰安洗溫泉,後來中午轉到有名的「豆腐街」準備解決中餐,剛停好車就遇到一個男人向過路的人群發送零散「花生」試吃,無意間拿了一把,本不太想撥來吃,但走進去小吃攤有一段,就邊走邊撥,一吃發現這花生居然殼都是甜的,裡頭還是俗稱「黑金剛」的花生,邊嚼邊香,挺不錯的!解決玩午餐,一群人回頭就拿了5、6包,老闆囑咐如果需要再訂可以刷包裝上的條碼加LINE好友,12包免運,後來回到家,幾個朋友來來訪就打開來吃,現場6個朋友都吃了很意外好吃,就掃碼加了這老闆好友,又各拿了12包,這幾天老闆又傳來訊息推薦「薑黃粉」…

第三個案例:房地產仲介

小陳是我一個好友,2003年小陳是一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在某房屋仲介擔任業務專員,沒有資金,業務能力也是一般,但他知道房地產這產品要有錢人才會買,而且會重複買、重複賣,仲介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絕大多數的房屋仲介買賣案件都是「熟人介紹」,所以一開始,除了完成公司主管要求每個月的專任銷售委託件數量,他其餘的時間就是加入各種有錢人的社團活動,例如:獅子會、扶輪社、青商會、同濟會…等,並且四處打聽專門炒作這個城市土地房屋的投資客,並且在茶酒飯後跟他們聊房地產內幕消息,只要他們有聊到哪處房地產要賣,他都會跟他們說:「哥,交給我賣吧!我倆合作,成交的話,我賺到的佣金,我倆一人一半,少說也能替你省個幾十萬元。如果你幫我介紹案件,我賺到的佣金,你也能賺,哥你是穩賺不賠!如何?」結果要嘛不成交,只要有成交的客戶,真的省到錢、拿到錢,這些投資客、有錢人幾乎不斷地幫小陳介紹客人,不到一年,小陳跟數位投資客合夥的房屋仲介店就佇立在台中市街頭,個人年收入破六百萬,那年小陳才27歲,離入行才三年。(更多細節均記錄在「科學引流賺錢手冊首部曲」一書)

這裡三個案例,不知道您看得懂嗎?

1、所謂平台,可以是一個網站、一個app、一個實體店、一個群組、一個名單…等各種類型的形體,重點在於你的客戶可以利用你的平台從中獲得什麼?你的供應商獲得什麼?利害結果越直接,平台就越成功!

2、平台的價值可以是來自於「人多」、「錢多」、「產品種類多」、「選擇多」,但你絕對不可以貪多,全都做!當你貪心全都做,那就是試圖把所有的廠商全都得罪了!你的平台就註定失敗!建議創業賺錢首期先「賺人」,人多了,很多生意就會跟著來!

3、所有的平台都必須先處理「人性」,不要只是看對方的需求給產品,你讓最多的人獲得好處、拿最多的佣金,給最解饞、最能解決問題的產品,比你自己口沫橫飛砸錢打廣告都更強,很多人都習慣用計算機思維去設計產品,就像觀光景點的攤販,只想做一搥子生意,用這種思維要做平台?難如登天。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