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網路行銷商業世界裡沒好處就沒關係、就沒資源,這就是人性。

看天有多大?只有從偏見的井口里爬出來才知道。
因為偏見,大部分的人都沒看出完整的事物真相就急切地想要去採取行動。
很多時候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是你下的結論太快,因為你沒把事情看明白,這都源于我們認知上的偏見。一般的人生活都是如此,沒有開悟的人左右為難,開悟的人左右逢源。
一些專家、學者、企業家都在談智慧,但什么叫做智慧?就是看情況,作為一個生意人,在市場瞬息萬變的當下,我們要學會「看情況」辦事,真正能在創業這條路做到一點成績的人都是學會看情況的人,人這一輩子最難的事情就是「看情況」,任何行為、策略、工具的本身根本就沒有絕對的意義,真正能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都在於「所處的情況」,但問題就在於:「如何看情況?」
情況總是複雜,但在我看來,每個個案中其實只有一個問題「究竟發生了什事?」:什麼樣背景的人、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想達成什麼樣的結果、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和事情、他們捨了什麼得了什麼、彼此之間存不存在平衡點、如何取得讓大家都好的平衡點,「法無定法,當下生法。」善用科學引流賺錢手冊二部曲中的「同理心地圖」,你總能發現更好的答案。
特別是創業賺錢、設計商業模式的過程當中,你都必須要保持平衡,這個平衡就是大家好,我好叫利益,你好叫情義,大家好就是道義、就是平衡,做生意不是打仗佔地盤,沒有平衡就沒有交易,沒有好處就不會有人聚集。
有一個小和尚跟師傅說,你總說:「心想事成,但我怎么老是不能心想事成?」
師傅問:「你想啥了?」
小和尚說:「我想要一個冰箱這樣施主們供養的水果,貢品放進去就不會壞,然后我就可以吃。」
老和尚說:「你不能這么想?你要想,如果我有了冰箱施主們來了,大家就可以一起分享這些供品。當你的夢想跟大家有關系時,大家就會愿意幫你實現夢想這樣你才能夢想成真。」
為什么好的供應商,金主、人才、客戶都不跟你往來呢?為什么社會上的外部資源就是進不了你的企業呢?因為你跟大家都沒有關系,跟你互動大家得不到好處,你的生意就會越走越困難、越走越窄。
如果你有注意到,孫子兵法一向都不是教人打勝仗,而是教人不打敗仗,常打勝仗的人少,但能不打敗帳的人多,你不能總是頻繁出手,卻希望每一次都能打贏,真正厲害的老板都是少做事,但都做大事,頻繁出手,出錯的機會就變得更多,少做事,做大事,並且一次性把事情做好、規劃好,而不是總是在做事,做不完事,框架和流程設計優先于一切。

以前在大學學習保險法時,保險法的老師教導二個有趣的商業觀念:
第一、保險其實就是一種賭博,只不過是法律所允許的賭博,允許以小保費博大賠付,但為了避免淪為單純投機,所以要求必須要有「保險利益」,也就是必須要有一個比較緊密的親屬關係或利害關係,讓你不會為了賺保險金,就去故意想方設法殺害被保險人。
相同的道理,在設計所有的商業流程中,要注意到存在「逆向利益選擇」的可能性,例如:憑什麼仲介賣房子要先推你的房子而不是別人的房子?為什麼要賣你的課程而不是賣其他老師更有利潤的課程?為什麼客戶要花時間跑比較遠的地方買東西而不是就近在你競爭對手那裡買東西?為什麼不在自家樓下的超商買,而是透過互聯網APP下單?如果你想清楚這些問題,你就知道什麼叫做「逆向利益」。
第二、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有財務上的極限,不可能無限地單方面承保過於鉅大保險,所以允許保險公司在一定的程度中,轉向國際規模比較大的再保險公司進行轉移風險的「再保險」。
真正高明的商人都是只賺取有限的利潤的,暴利是成就不了一個長久商業模式的,只要是暴利肯定都會傷害到特定的一群人,過低的利潤也無法維持一個企業正常長期運作,只有在兩者平衡的狀態下,合理的利潤和長期消費的人群才能長期支撐一個成功的企業,而且高利潤也會吸引到過多的競爭者、供應者,導致產業變成紅海,那不如在有高利潤時,把產業風險和利潤都分擔出去,讓他們變成你的伙伴、你的股東,這種關係比起你一個人單獨承擔風險更保值。
所有的營銷老師都在教「槓桿」,卻從不講「避險」,這是不對的。

網路行銷工作上如何簡單有效的重建自信?

如何簡單有效的重建自信?
心理學裡的自信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用於衡量自己本身對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能力的信念強度。
自我效能可透過下列幾種方式來提高:
1、親身經歷成功的經驗(知識、技巧、自信)。
自己親身精力的經驗是自信最大且最堅強的來源,先從容易成功的小事開始,逐步地增加成功經驗可以有效地累積成功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自信。
2、觀察別人成功的啟發(知識、技巧、移植的經驗)。
天底下最大的捷徑就是找到一個已經做到你想要結果的人,觀察、請教、模仿他的做法來獲得如合作到的知識、技巧和經驗,可以進一步確立你自己的自信心。
3、受到別人的激勵說服或營造自己強烈的心理動機(動機)。
有時人們本身知識和技術都已經到位了,缺乏的只是去做的動機和做到底的決心,動機可以是外部激勵,也可以是內部鼓動產生,善用「元認知」的啟動技巧有效獲得動機創造自信。
4、保持自我身心的健康(以生理帶動心理持續力)。
科學醫學已經證明生理和心理是緊密纏繞的一起的互生關係,沒有足夠健康的身心,人的心理就容易陷入消極、被動,持續地保持運動可以有效地帶動心理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5、不斷增進你長處的專業程度。(長板效應)
不斷強化自己的長處,明顯的長處會讓你的心裡產生高光感,並且久了人群只會關注你的長處而不在意你的短處,最後不斷增長的長處會帶給你高度的自信。就像人群只會在意郭台銘、馬雲的賺錢能力,卻不會在意他的長相,而高超的賺錢能力也讓郭台銘、馬雲走到哪都有滿滿的自信和人群的關注。
6、自我貼標籤來引導信心成長。(標籤效應)
給自己一個強大的標籤人設,利用標籤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地讓自己習慣於符合標籤人設的場合,運用上要注意為標籤人設的落實尋求證據,以形成良好的自信閉環。
7、尋找外部具體偶像來引導模仿信心。(沾光效應)
從外部尋找一個已經做到你想要目標的人,熟悉他的思考和神情並加以模仿,透過心理暗示的方式慢慢地將對方的自信感轉移到自己身上。
這些方法能簡單粗暴的提高你任何方面的自信心,希望對你有用!

短視頻(抖音)引流基本公式

針對精準流量來設計內容是正確的,但你必須要「看情況」,如果這個流量渠道平台本身的流量分配設計就是以「流量」吸引力高低來分配,例如抖音是以分階段流量對你內容的喜好程度來決定是否再多分配更多的流量給你,那你曲高和寡的內容無疑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反之如果你是放在SEO搜尋引擎優化的文章內容寫作上,精準的關鍵字可以帶來更多精準的流量,而且上不封頂,那就再正確不過了。
如果為了獲得精準流量只製作品味高、有知識的視頻內容,而放棄像「抖音」這樣高流量的流量渠道平台,這樣似乎又有些不智!有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參考:
1)低俗內容包裝精準內容
首先 ,你必須要先拋棄「直效營銷」的觀念,也就是不要希望做幾篇內容就能吸引客戶把產品買回去,在互聯網上做內容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立刻把產品賣出去,做內容的目的是取得潛在客戶的認同,營造潛在客戶喜愛且信任的人設,在抖音裡,低俗、趣味、美女俊男、戀愛故事、勞資互動、家常故事、遊戲互動等等這類腳本通常是最容易吸引到大眾人群,因為品味低,交集點就多,吸引的人群就多,長久互動下來,從陌生、習慣、熟悉到信任,這時要帶貨就容易的多,這就是抖音的基本公式。
誰說低俗、低品味就不能包裝高端、高品味精準內容?你的低品味內容也是可以圍繞著潛在客戶的廣告受眾條件取開發累積,二者並沒有非黑即白的道理,至於怎麼做?你可以參考我們課程中的「同理心地圖」,圍繞著潛在客戶的感受去找、去轉!久了!粉絲群依舊可以保持精準!
2)減少專業名詞盡可能使用白話和一般人皆知的人物、故事
短視頻就是因為時間短,你要快速溝通觀念,一定要盡可能直白,不要用專業名詞,而且舉例要是一般人常見、常聽聞的人、事、物,可以快速引起共鳴,你可以省掉很多篇幅卻更直接對接到潛在客戶的心理,很多人不懂這個簡單的小技巧,文章越寫越長、越沒有人味!
3)大量增加一般生活場景
盡可能用潛在客戶身邊通常會發生的生活常景來作為短視頻故事的話題梗,這也是能快速喚醒潛在客戶認同的方法之一,只有體驗過,才會印象深刻,才容易有信任轉化的問題。
4)利用一般人的「共同崇尚價值」作為號召,先低俗再精準。
世界上每個人與人之間都一定有一些「共同崇尚價值」,例如:愛國心、誠以待人、慈悲、憐憫、忠誠…等等,短視頻故事可以低品味、從身邊小事帶出話題梗,但最後用「共同崇尚價值」把你與潛在客戶連結起來。

Leave a Reply